一家历时15年的民营企业,两家美国上市公司,三张手机牌照,父子四人?所有的这一切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起。
2007 年5月3日,侨兴环球的全资子公司侨兴移动通信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中电通信(CECT)借壳侨兴移动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手机生产企业。
对于中电通信董事长吴志阳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高度。2002年侨兴斥资3.16亿收购中电通信,吴志阳仅带着一名财务人员从惠州北上,用了5年的时间在资本市场修成正果。
外界评论说,中电通信的上市淡化了侨兴环球董事局主席吴瑞林对其大儿子吴志阳“影子式”的影响,是中国家族企业第二代崛起的信号,“吴志阳成为纽交所上市公司里最年轻的董事长,已经有了独立的企业家风范”。这一年吴志阳34岁。
纽交所三顾CECT
对于上市地的选择,吴志阳确实费了几番周折。
中电通信在资本市场上的胜利,业界有不同的声音,主要认为,CECT只有300万台左右的规模,2.6%的市场份额,这些指标都难以支撑一家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同样的疑问我们抛给了吴志阳:纽交所看重CECT 哪一点?
“他们最看重的是我们差异化的产品,还有我们的盈利能力。”吴志阳说。
那么,业界所质疑的市场份额究竟带来了多高的利润率呢?据侨兴移动通信(NYSE:QXM)所发布的2007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7.182 亿元(9300万美元),运营利润为1.341 亿元(1740万美元),净利润为1.051 亿元(1360 万美元),手机销售量为75.3 万部。平均每部手机为净利润的贡献为18.06 美元。
除此之外,吴志阳还有足够的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在纽交所的受欢迎程度。
侨兴移动最初的计划上市地并不是纽交所,而是纳斯达克,“为我们做上市保荐的承销商希望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觉得我们是科技企业,一般科技企业都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过吴志阳最终还是确定在纽交所挂牌,他有如下两种考虑:
其一,侨兴环球已经在1999 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当时国内最早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如果再选择纳斯达克,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样的选择也不符合集团的整体布局”;
其二,吴志阳认为纽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这对CECT 的品牌提升大有帮助,“我们现在上市的这个交易平台跟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同一个交易平台,这样可提升CECT 的知名度”。
而据公开的资料称,对于上市地的选择,吴志阳确实费了几番周折,最初的计划是登陆香港联交所,经过一年的思考之后,上市地点变更为美国纳斯达克,而且跟纳斯达克已经有了实际性接触。至于侨兴移动最终放弃香港,主要原因是香港联交所已有多家同行,“去年国产手机企业的业绩表现,会让侨兴移动的上市以及盈利能力受到怀疑,侨兴移动在香港联交所获得的市盈率也不能跟纽交所同日而语”,外界评论说。
在对吴志阳的采访中《英才》记者了解到,选择纽交所除了战略上的考虑之外,纽交所与吴志阳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纽交所从一开始就派了一个全球副总裁跟我们谈,希望我们能够在纽交所上市。没多久,纽交所的常务副总裁又跟我见面。之后没多久,也就是去年,纽交所的总裁也来了,在钓鱼台国宾馆单独会见我。他们的服务非常到位,盛情难却。”
除了纽交所的三位高管对吴志阳进行游说,纽交所中国区的代表,也从头到尾对侨兴移动的上市工作进行跟踪服务,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吴志阳感到荣耀。
吴瑞林力挺CECT
吴瑞林先后募集的1亿多美元资金部分用于力挺CECT。
“其实老吴一直在暗中培养他,锻炼他,让他独立。”侨兴集团办公室的一负责人说。
侨兴移动之所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