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周洛自然风景,需要有智慧的营销策划,既要赢得知名度,也要收获社会美誉度。
景区回复:活动已取消,这个创意只是针对一些特定人群的优惠措施
专家点评:景区营销要体现策划智慧,要知名度也要社会公众美誉度
浏阳网9月2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胡敏)因为一则活动广告,湖南周洛旅游开发公司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28日,湖南周洛旅游开发公司发布了一个今秋野生桂花节的活动广告。在众多活动细则中,推出一项优惠活动:2011周洛野生桂花节期间为年满22周岁(1989年9月17日以前出生)、自称处女的成年女性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提供免票游览,并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不足百字的优惠广告刺激了媒体神经,“处女免费游”的帖子更是被一些门户网站挂上了重要位置。
周洛出名了。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几乎一边倒的批判舆论。昨日下午,本报记者采访到周洛旅游开发公司一位负责人,他坦言公司接到了众多媒体的电话,直称“没想到影响有这么大。”
而以“处女”为名的景区营销,是否能真正实现名利双收的初衷呢?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魏剑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一味以低俗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反感。”
从“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河南固始处女采茶工”,再到此番周洛的“处女免费游”等市场营销策划案例,其在追求出名的路上,同时也在挑战着社会公众的接受底线。“一个成功的传播营销,要体现的不仅有智慧,还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魏剑美说。
“处女免费”
活动推出仅三天就被叫停
每年9月,是周洛桂花飘香的季节,原本想通过创意吸引游客的周洛景区,今年还要应对因“处女免费游”事件带来的负面公关。
社港镇周洛野生桂花藏于山林,分布在迷人谷中,北接耸入云天的连云山脉,内蕴捞刀河源,生长着数万棵野生桂花树,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野生桂花林丛。其虽迷人但却未被旅游市场所熟知,继去年举办首届野生桂花节后,2011年度桂花节将在9月17日开幕。
于是,营销开始发力。8月28日,周洛景区管理方湖南周洛旅游开发公司向外界透露,9月17日至25日期间,凡年满22周岁、自称处女的成年女性可凭身份证件免费畅游整个景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波澜不惊的桂花节,却因为这则优惠广告而“名扬天下”。在媒体报道后,这则包含无限遐想和极具猎奇意味的广告立即被网络广泛转载报道,网友更是发帖“砌楼”评弹。
正是这种汹涌的舆情,使得原本准备9月1日就开始登记报名的计划,戛然而止。
8月31日下午,周洛旅游开发公司发布一则名为《关于更改2011周洛野生桂花节免门票活动内容的公告》,宣布取消“处女免费游”活动。
与此同时,景区结合中秋元素,决定在野生桂花节期间,开展另一项优惠活动:“姓名中有‘桂花’、‘吴刚’、‘嫦娥’者,不论年龄大小,不分性别,一律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为其提供周洛景区免票游览服务。”
这或可看作是景区在分析“一边倒”舆论后,做出的另一补救措施或危机公关。
景区回应
只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措施
“这只是利用即将到来的桂花节产生的小创意而已。”此前景区营销部负责人周芦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办方的本意是想为妇女朋友送上一份心意。
周芦屾表示,“桂花是纯洁、淳朴女人的象征代表。”但是如果对每位妇女免票的话,“景区承受不起。”惟其如此,只好从中选择与桂花一样有纯洁寓意的“处女”作为代表。
昨日下午,周洛旅游开发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这个创意只是针对一些特定人群的优惠措施。”
“桂花是纯洁的,处女这一形象也符合桂花高洁的品质。”这位负责人在表达了与周芦屾同样的观点后补充说,其实针对今年的野生桂花节,景区推出了众多活动,比如丛林穿越、有氧运动、划皮划艇等符合景区特色的新颖运动,“针对这一特定人群免票只是整个活动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而针对网友质疑的“谁来鉴定处女”的质疑,周芦屾则提出评判的标准是“游客自称,凭游客的诚信”。而前述负责人则表示,当时这样设定规则,也是“完全凭诚信来。”
然而,在有关部门的介入下,这项争议无数的“处女免费游”活动已经被紧急叫停。上述负责人也希望社会能更多关注周洛景区的本身,“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的活动,和万棵野生桂花树。”
“一切为了顺应社会民意,响应网友呼声。”周芦屾说。
景区营销
要知名度还要社会美誉度
景点的“处女免费”活动已经被取消,然而,对于这起营销炒作事件的反思却没有停止。那么,风景名胜区在博人眼球的同时,如何把营销手段和方式置于广泛认可的社会接受度之下,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
将目光转到景区营销本身上来。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浏阳,因境内山清水秀、名河名歌而被称为湘东明珠。但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风景名胜区,却没有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目前正在努力争创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也还只是个4A身份。
于是,众多风景区都在走向名牌的路上,为扩大知名度,景区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博新、博奇的市场营销手段。“景区想出名是可以理解的。”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但“名牌之路”可以怎么走?是靠纯粹的低俗炒作,或者是概念炒作以吸引眼球?“炒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太出位。”魏剑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处女免费游”事件最终是得不偿失,“不会达到当初的策划目标,因为其偏离了社会。”
这位曾在新闻系开设“新闻炒作学”课程的“学院派研究者”,从周洛野生桂花节打出“处女免费游”广告开始,就一直在关注此事。他认为,“景区营销既要取得知名度,还应注重品牌美誉度。”
他分析认为,如果游客或者市场对炒作的概念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谁还会选择到这里游玩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