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2009年08月24日 杨群对记者承认,其实在所有家电产品中,手机确实可以说是普及率最高、更新换代率最高、而回收率却超低的“异类”。
谁家抽屉里没几部旧手机?废旧手机回收市场却异常萧条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本月有望在深启动,然而号称“更新换代频率最高、普及率最高”且回收率很低的手机却不在此列。记者昨日多方采访发现,大多数深圳人保持了年换一部新手机的高频率,然而每年淘汰下的海量手机却大多不能得到“善终”。
事实上,废旧手机回收市场商机无限。
废旧手机市民“欲扔无门”
家住梅林一村76栋的吴女士家里,有一个抽屉专门负责“存放”全家用过的旧手机、手机电池和充电器。抽屉一打开,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黑色充电器线中,夹杂着9部旧手机、8个各有特色的充电器、14块大小不一的手机电池和几对耳机以及一块蓝牙耳机。
事实上,吴女士家用过的旧手机远不止这些:吴女士自1999年开始使用手机,目前已经使用过10部手机,品牌包括诺基亚、康佳、索爱、NEC、多普达和摩托罗拉等,价格1000多元到4000元不等,平均不到一年换一部。而其丈夫自1996年开始使用手机,目前已经用过7部手机。两人10年内已经淘汰了15部手机,其中几部还送给了内地亲戚或保姆。
在南山桃源村85栋居住的刘女士,自2001年使用手机以来已经更换了9部手机。这些手机被“抛弃”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丢失、有的是因为进水、有的因为损坏或不值得再维修。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20名深圳市民中,有8名为深圳户籍人口,其余为非户籍人口。记者发现,这些市民平均1至1.5年更换一次新手机。而用过的旧手机除丢失外,去向按顺序分别为:保留在家中(不知该如何处理、不想处理或想留作纪念)、送人、卖给二手市场。其中户籍人口大多选择保留或送人,而月薪在2000元以下的市民则更多选择卖给二手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愿意“为了环保”把手机送给专业回收站处理,却没有一个人曾这样做过,原因是“不知道深圳有没有专门的手机回收站”。在车公庙泰然工业区206栋某公司工作的中层管理者刘先生表示,其实把废旧手机留在家中主要是出于无奈,“知道这种电子产品不能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可又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扔。”
废旧手机回收率仅1%
记者了解到,根据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去年年底的统计,深圳市的移动用户量(主要为放号量)已经超过1680万。如果单纯以数字计算,除以深圳市的总人口数后,深圳几乎已经人手一部手机(当然不排除有人一机多号),没有哪种家电能达到这种高普及率。
此外,我国的手机已经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有数据显示,国内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3至5年缩短到18个月左右。而深圳由于是移民城市、且年轻人多,有非权威部门的本土统计显示,深圳的手机更换周期更少,只有一年多一点。这个更新频率不仅超过几乎所有家电品类的更新频率,而且还“创造”出了深圳每年近千万部的废旧手机。事实上,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早在去年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就已超过6.4亿户。由此推算,每年全国被淘汰下的废旧手机数量更为惊人。
而据手机巨头诺基亚去年对中国、印度、德国和美国等13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中国废旧手机的回收率却仅为1%。该调查透露,全球手机用户绝大多数都将旧手机直接丢弃在家中,不知道它们可以被回收重新利用。诺基亚环保事务主管马库斯·特尔霍(Markus Terho)称,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旧手机可回收再利用,或是不知道如何被回收。如果全球30亿手机用户都能送回他们的手机,将可节约24万吨原材料,同时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其效果可与400万辆汽车停止行驶相比。
我市尚无专门回收站
记者拨打114查询垃圾回收部门的电话,接线员对记